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生物圈因人而变得脆弱和单一-全球独家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3-05-19 10:13:57


【资料图】

《物种入侵》 冉浩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花序,紫茎泽兰属于菊科植物,每一朵花都是由很多小花组成的花序。

我关注生物入侵现象已经很久了。差不多15年前,我和某媒体的节目组一起做科普节目,其间我私下里问其中一位编导,有没有兴趣做一些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节目。这位编导直摇头,告诉我节目组不会碰这类题材,怕引起恐慌。我的脑子里不合时宜地蹦出来一个词——讳疾忌医。恐慌的源头是未知,做科学传播,不就是要消弭公众的未知吗?如果我们遇到题材就绕着走,每次都讳莫如深,那才是为恐慌蓄力,也是科普工作的缺位吧?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总想着隐藏问题、坐看事态发展,这才是大问题。

公众会因为知道了某个外来入侵物种而感到恐慌吗?我想,多数情况下是不会的——只要大家意识到,其实我们经常会遇到它们,甚至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顶级的外来入侵物种,我们对这些物种其实都相当熟悉。比如餐盘里的罗非鱼、小龙虾,鱼缸里的水葫芦、巴西龟,花瓶里的富贵竹或幸福草,如果它们散逸到野外,都是一等一的外来入侵物种。这些物种的名字响彻世界,给很多地方带来了生态灾难。但是,当我们面对一盘茄汁罗非鱼时会感到恐慌吗?哪怕知道了它在野外是入侵物种,我们说不定仍会大咽口水。

事实上,多数外来入侵物种并不会对每个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直接影响。哪怕是如红火蚁这般有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物种,身处疫区的多数民众也不常被叮咬,会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只是极少数人(对于当事者而言,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我们正与很多入侵物种共同生活。我最关注也最熟悉的类群是蚂蚁。我在很多城市的街道上观察过蚂蚁。在一些城市的街道上有很多蚂蚁,但它们几乎都是外来入侵物种,如黑头酸臭蚁、长角立毛蚁等,本土蚂蚁几乎找不到,甚至连外来蚂蚁都可能已经换了好几茬儿了。然而,行色匆匆的人们对此视若无睹。谁会在乎那些满地爬的小虫子呢?没人知道这些蚂蚁是外来入侵物种,更不用说去思考它们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大概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每个人都会慢慢变得忙碌起来,以至于常常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变化。

然而,改变正在发生。但需要拉开一定的时间尺度,我们才会骤然惊醒。就如戴夫·古尔森在《寻蜂记》中所言,哪怕“在那些未被破坏的栖息地上,现在也可能只是以前繁荣景象的余晖”,我们已经“永远无法得知18世纪和19世纪的博物学家穿行的田野是怎样的情形”。伴随着人类活动,当代生物多样性正在持续衰减,而外来入侵物种正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它们的名录变得越来越厚。情况正在持续变糟,我们生活的地球生物圈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单一。这些变化因人而起,并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反馈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我觉得,至少应该让更多人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才有可能做出应对。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下定决心写这样一本书。

基于上述想法,本书更偏重于记述现象,我也把我个人的所见、思考乃至研究成果等一并糅入其中,你若将其视为一本自然博物纪实书,也无不可。本书基于我国国情,每一章从一种或一类重要外来入侵物种切入,探讨一个典型问题,全部章节加在一起,共同构建起知识体系。

(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原标题:当代生物多样性正在持续衰减,而外来入侵物种正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这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反馈到我们每个人身上生物圈因人而变得脆弱和单一)

流程编辑:u032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