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导盲犬成了盲人“第二双”眼睛,“看见”生活的希望与社会的善意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4-27 20:47:10

如果说养宠物的意义之一在于陪伴,那么导盲犬的存在则更被寄托了一份责任与使命,那就是成为主人的第二双“眼睛”。截至目前,中国视障群体超过1800万,但持证上岗的导盲犬仅有200多只。在南京,就有这样4只正在“服役”的导盲犬。


(资料图)

4月26日,是4月的最后一个周三,也是国际导盲犬日,记者前往拜访了其中一只导盲犬“C罗”的主人吴虎刚,听他讲述自己与爱犬之间的故事。

导盲鞍是紧箍咒,也是变身器

“‘C罗’,出来!”在位于浦口区蚕丝楼巷的盲人按摩医疗诊所中,吴虎刚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准备在导盲犬“C罗”的引导下,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锻炼一下身体。在吴虎刚的召唤下,趴在休息间安静等待的“C罗”迅速出现在了主人身边,显得十分乖巧听话。“出发,我们去运动!”在“C罗”的指引下,吴虎刚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当来到一块四处无人的开阔草地,吴虎刚取下了“C罗”身上的导盲鞍和狗链,对它说了一句:“去玩儿吧!”只见“C罗”像摆脱了“紧箍咒”的束缚,一下子就飞奔了出去,又叼起地面上的一根树枝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完全不复在诊所中“文静”的模样。

“‘C罗’今年8岁,是个帅气的‘男生’。”吴虎刚告诉记者,“没戴导盲鞍的时候,‘C罗’和其他狗狗一样,活泼好动,爱跑爱跳。但只要进入了工作状态,它就完全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只按照我给出的指令行动。”记者看到,尽管还带着些“意犹未尽”,戴上导盲鞍、穿上工作服后,“C罗”还是收敛起了刚才玩耍时的那股活泼劲,切实执行吴虎刚的每一句指令,认真专注地带领主人去往目的地。

“‘C罗’,走!我们回诊所了。”沿着来时的路,“C罗”又指引着吴虎刚稳步前行。当碰到面前有台阶时,“C罗”会先把两只前爪放在楼梯上后停住,以提醒主人前方的情况,并预留出吴虎刚的反应时间。在主人摸摸头或者语言指示后,才会带着吴虎刚慢慢走下台阶。

吴虎刚告诉记者,带盲人过马路、走楼梯、上下台阶都是导盲犬的“常规操作”。“‘C罗’很专业,很尽职,很可靠,只要出门我都可以全身心地信任他。”吴虎刚说道。

3年等待,他们终实现“双向奔赴”

吴虎刚是一名盲人按摩师。1994年,年仅21岁的吴虎刚因公负伤,失去了宝贵的视觉。“失去视力意味着,我难以独自生活。每每外出都需要寻求亲戚、朋友们的帮助。”失明后的吴虎刚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天生好强独立的他,不愿过多麻烦别人,只要不是去较远的或不熟悉的地方都尽量自己解决。

在一次独自外出的过程中,路面上一窨井盖被移开,使用盲杖的吴虎刚并未探知到这一点,整个人重重地摔了进去,最终造成全身多处受伤。

转机出现在2016年。当时,南京已有两位盲人朋友通过申请,匹配到了自己的导盲犬,贴心的狗狗一度让吴虎刚十分“眼馋”。在与他们进行交流后,吴虎刚决心尝试向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申请自己的导盲犬。

事实上,在中国,相对于庞大的视障人群,导盲犬可以说是十分稀缺,成功申领往往要花费数年时间。“申请导盲犬要先评估盲人的真实需求,通过盲人能力考核、申请人条件筛选等阶段测试,然后再排队等待。”吴虎刚说。

不仅如此,导盲犬与主人的“配对”还需要经历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2019年,从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传来了喜讯,吴虎刚接到通知可以去匹配自己的导盲犬了。“接到消息后,我非常激动、期待,一收到消息就赶去培训了。”按要求,申领者须亲自前往培训基地,与导盲犬共同训练一段时间,并通过相关考试的认证。

3年的等待,1个半月的磨合,吴虎刚与“C罗”最终顺利通过了共同训练期,完成考试。“C罗”也荣获“毕业证”,跟随吴虎刚回到了南京。“它成为了我的‘第二双’眼睛,让我重新拥有了独立的能力,之前那些离了别人去不了的地方,现在自己一个人也能去。”这是吴虎刚在拥有导盲犬之后最大的感受。

几年来,在“C罗”的陪伴下,吴虎刚逛过街、开过会、上过课、聚过会,甚至还有过出远门旅游的经历……对于吴虎刚来说,“C罗”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城市之大,也容得下小小的导盲犬

据了解,全国很多地方都曾出台法律条例,对允许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有明文规定。在南京,就有相关规定指出盲人携带导盲犬可以乘车,并要求为他们提供无障碍服务。

这些规定条例的出台与执行,让吴虎刚“看”到了来自这个城市和社会的温暖。“现在,我乘坐飞机、高铁、火车等,都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只需要提前向相关部门提供身份证明和检疫证明,办理好各项手续后,便可正常乘坐。”

不仅如此,在面临导盲犬日常“维护”的高额费用时,也有很多爱心人士主动向他们伸出了双手。“我刚给‘C罗’做完全身体检,包含的检查项目非常齐全,整个一套下来要花费3000多块。”在某宠物医院的支持下,吴虎刚最终只需要负担一小部分的费用。

当然,也并非任何时候导盲犬都能得到理解和接纳。“就整个社会面而言,人们对于导盲犬的认知和接纳上都存在一些障碍。”

记者注意到,在“C罗”身穿的工作服上,印有“导盲犬,工作中请勿打扰”的字样。吴虎刚向记者解释,自己有时会遇到一些对狗狗很感兴趣,想要逗弄、抚摸“C罗”的市民朋友,但对于正在工作的导盲犬来说,这些“热情”的行为会对其造成不良的影响。“来自外界的干扰很可能让导盲犬分心,干扰它们的判断。”

吴虎刚还回忆道,自己有一次带着“C罗”打了一辆网约车,在出示证件并仔细解释说明后,司机仍然没有让他们上车。“他们平台是有规定的,只有接受那些规定,才会接到服务于我们这类人群的派单。但司机可能是根本没注意规定,也可能是怕麻烦,怎么都不愿意理解。我虽然生气,但也非常无奈。”

吴虎刚表示,在出行过程中,盲人和导盲犬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比起在投诉反馈后获得一句道歉,他希望人们能够以更友好、善意的眼光看待导盲犬,正确认识导盲犬,呼吁人们能够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排斥。这也是对广大视障人群的关爱与帮助。

【链接】一只导盲犬的“诞生”需要经历哪些环节?

导盲犬想要通过培训,成功“毕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吴虎刚所说,“每一只导盲犬都是百里挑一的,它们是狗狗中的‘高材生’。”

导盲犬通常选用拉布拉多猎犬和黄金寻回猎犬,首先要求幼犬有完整的血统系谱,祖系三代来源清楚,无遗传病史、无主动攻击人的记录,且性格安静,服从性好。

在幼犬出生45天后,导盲犬便会被送往志愿者家庭中寄养,使幼犬适应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当幼犬长至1岁左右时,就会被送到导盲犬基地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专业技能训练。“上下台阶、躲避障碍、过马路、跑步……每个科目都需要不断重复至少上万次,让狗狗形成条件反射,看到障碍物就会本能地停下来并示意主人。”吴虎刚介绍。

除了训练,导盲犬在培训过程中还要经常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学会30多种服从命令、记住5个以上的目的地等。每次考试时,培训基地的驯导员都会蒙上眼睛扮演盲人,由导盲犬带领其完成真实场景的出行任务。除了考核业务能力,还要考核导盲犬的性格,一旦在训练中发现有攻击人的倾向,会被直接淘汰。

据了解,培训一只合格的导盲犬需要投入20万元以上,其中包括犬粮、疫苗、训导员工资等多项开支。

通过层层严苛考核后,所有“上岗”的导盲犬在服役期间还需克制自己的天性,不吃外食、不与其他动物打闹玩耍、不惧怕周遭杂音、尽量根据需求行走……在使用者身边度过5至10年的服役期后,它们多数会被送回原先的寄养家庭,直到那时才能以一个普通狗狗的角色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文 王瑞枫/视频

编辑: 宗祺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